【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总书记,想请您尝尝大湾村的新茶-9游会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6-20 16:21 浏览次数: 字体:【    】

地理坐标: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

情景回放:老区人民生活怎么样,习近平一直牵挂于心。2016年4月24日下午,他沿着山路乘车1个小时,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

初夏的大湾,一场雨后,雾在山间起舞,风在水边轻拂。

年逾七旬的陈泽申,起了个大早,如往常一样,来到老房子,把庭院收拾得利利索索。

对于陈泽申来说,2016年4月24日是一个既幸福又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大湾村,坐在陈泽申家的小板凳上,拉家常、算收入、问保障……和村民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来到你们这里,就是要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总书记对老区群众的关心,无数次回想,老陈依然无数次感动。

金寨,地处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是家喻户晓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万户13.01万人,贫困发生率22.1%。

雨后的大湾村,云雾缭绕。 张俊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时间过去了6年,当时总书记与村民的每一句交流、与当地干部的每一声嘱托,言犹在耳。

“向总书记报告,在您来过的第二年我就脱贫了,这两年的日子还越过越给劲。”陈泽申顺手推开老房子的大门。

土坯夯成的老房子在大山里很寻常,但几乎所有人都好奇:老陈家的大门为啥“歪”着开?细问,原来有段故事。中年丧子、儿媳改嫁、老伴去世,曾压得陈泽申喘不过气来,成天佝偻着腰。都说“穷改门、富迁坟”,当年,陈泽申为了改变苦日子,听信风水,将正面朝南的大门改成了东南朝向。

门头改了,日子却没有如愿。陈泽申都快认命了,而真正改变命运的时候到了——2014年,脱贫攻坚战在大别山老区打响,陈泽申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村里头帮扶的重点对象。

“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不可能是风水迷信,而是总书记的关心、党的好政策。”过去6年里,陈泽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他的新家,上下两层的设计,热水器、电视、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做梦也想不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说起自己的新家,陈泽申的脸上写满了喜悦,眼睛都笑眯成了一条缝。

2017年,全年收入达到3.3万元的陈泽申主动申请摘掉贫困帽。“不能光想着靠政府,现在有总书记的关心,有党的好政策,还有扶贫干部的帮扶,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陈泽申告诉记者,幸福日子不是躺平躺出来的,而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

“土特产销售5000元、享受产业奖补2000元、光伏发电收入3000元、公益性岗位每月620元……”过去吃了上年顾不到下年的陈泽申,如今再算起家里的收入账,嗓门都高了八度,为啥?因为口袋鼓了、信心有了,底气也就足了。

陈泽申的变化,是大湾村变化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来,随着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大湾村很多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曾经的大山村,村如其名,群山环绕,层层阻隔,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路灯装上了,自来水通上了,沥青路通到了家门口。

从开启易地扶贫搬迁到确定“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发展思路;从顺利出列到成功创建3a景区;从全部人口实现脱贫到捧回“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回想起驻村的6年光景,扶贫工作队队长就地转换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的余静感慨道,“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台阶!2020年我们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兑现了向总书记和全村村民的承诺。”

2021年,大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7.89万元、农家乐由原来的6家发展到42家、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5万人次……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采撷一段大湾村的历史,一定少不了一抹茶绿。近年来,茶业不仅是大湾村的脱贫产业、致富产业,也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全村拥有茶园4000余亩,实现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引进集茶叶采摘、体验、加工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茶厂,带动400余户茶农持续增收。

新面貌、新日子、新生活,就好比大山深处的一株茶树,在浸润了初夏的雨水之后,正铆足了劲往上长。

茶园里,陈泽申和乡亲们正在抢抓农时忙采茶。靠公路的一段墙壁上,“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捧起一把刚刚摘下的鲜叶,陈泽申饱含感情:“真想请总书记再来看看,尝一杯我们大湾村带着大家脱贫致富的新茶。”(汪瑞华 游 仪 田先进)

摘下春茶,陈泽申想给总书记报喜讯。 张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