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 勇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开路先锋-9游会
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
2022年9月28日,长三角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轻罚免罚规定暨市场监管法制疑难问题研讨会在芜湖召开。
长三角有机产品认证“五统一”监督检查。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张跨区“证照联办通取”。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组建之时,适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与沪苏浙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准入规范、监管执法规则上树立“同把标尺”,在数据信息互通、证照结果互认上共享“同城待遇”,在防范安全风险、维护公平竞争上坚持“同步响应”,在质量技术基础、质量品牌建设上强化“同向发力”,共同推动改革创新类合作事项9项、签署合作协议37项、制定发布政策文件18项、建设完成平台(机构)7个,开展重大活动50余次(其中安徽牵头举办20多场次),滚动推进年度重点合作任务112项,一体化合作呈现各项工作全面提速、合作事项全面提质、各方力量全面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融合发展“一条心”
推进目标任务一体化
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紧扣一体化大市场要求中统一规则标准,在立足长三角发展实际中加强执法联动,在锚定数字化发展方向中共享数据资源,在满足群众消费需求中共创放心消费,在发挥市场监管技术优势中共促质量发展。共同签订《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携手实施“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联合发布《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合力攻坚“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6大类、18项关键指标任务。建立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轮值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一体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全程管理、过程沟通、重点督办、定期反馈的抓落实机制。
敞开市场准入“一扇门”
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
牵头制定并实施《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围绕建立“六项机制”、实现“四个统一”深入开展区域合作,推动17类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归集共享和电子营业执照互认,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开办、银行开户、政务服务等多场景下应用。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场主体登记、工业产品许可、食品生产、经营审批等50余个市场监管领域高频服务事项在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今年上半年,三省一市共新设市场经营主体280.52万户,占全国新设市场经营主体的17.12%。截至6月底,三省一市共有市场经营主体3535.65万户,同比增长9.5%,占全国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的20%。
打造行政执法“一把尺”
推进监管执法一体化
深化长三角市场监管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协作,与上海、江苏、浙江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共同完成长三角区域公平竞争环境评估。牵头制定《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暂行规定》,推动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统一执法尺度和裁量标准,优化长三角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执法办案一体化水平。今年上半年,我省共办理免罚案件1395件,免罚金额4037万元。围绕网络监管、广告监管等重点领域探索跨区域共治,出台长三角电商平台规范指引和服务合同范本,上线长三角“网购(订餐)大家评”,统一“三品一械”广告审查标准。长三角“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编织安全监管“一张网”
推进安全监管一体化
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为抓手,大力建设“信息互通、监管互动、抽检互认、执法互助”的大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在上海、南京、无锡、杭州、宁波、合肥6座城市率先试点建立长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区块链)平台,实现6大类10个品种食品及食用农产品追溯信息的互联共享。推进《长三角地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标准》研制。率先在全国联合发布《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统一和规范了长三角地区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要求。建立健全长三角药品监管“互认互信、联查联审、共建共享”长效协作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首创跨区域注册人制度试点,试点项约占全国试点项目30%。目前,长三角获批的国产创新药和纳入国家创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产品在全国占比接近50%。聚焦区域产品质量的“痛点”和“通病”,重点选择消费者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统一产品、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统一检验项目、统一检验方法,开展联动监督抽查,避免产品质量的重复抽查,提升监管效率。目前,长三角已连续3年抽查安全帽、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等9种产品近2000批次,及时曝光抽查不合格问题,严肃查处质量违法行为,扎紧筑牢区域质量安全监管防线。补足长三角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真空”地带,联合出台叉车检验统一标准,发布《长三角地区叉车检验作业指南》。进一步规范特种设备双重预防工作,督促企业落实风险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电梯、气瓶等产业集聚及流动性较大的特种设备联动监管执法机制,紧盯薄弱环节,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亮出满意消费“一块牌”
推进消费维权一体化
2019年,在全国率先打响“满意消费长三角”品牌,推出放心消费创建、消费信用体系、消费品质升级、放心消费电商平台等11项举措。2021年,在农村农产品、农资品牌、旅游等13个领域开展了美丽乡村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实施区域示范领跑行动、网络订餐净网行动、退货承诺联盟行动、消费投诉协作行动、网络平台示范行动5大重点行动。建成长三角放心消费单位32万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25.5万家、“长三角实体店异地异店退换货联盟”单位370家,放心消费商圈、商场、街区1000个,村级消费维权联络站(点)11000多个,基本实现乡村消费纠纷投诉处理不出店、不出村。“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先后两次纳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大签约项目。2021年国新办举行“激发市场活力 规范市场秩序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肯定“满意消费长三角”是消费领域的金字招牌。
树立质量发展“一杆旗”
推进质量基础一体化
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体系健全、技术资源丰富、创新要素集中的特征,积极推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协作、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质量共治”的质量提升合作新模式,合力打造跨区域检验检测认证技术高地。发挥上海汽车产业的龙头效应,启动运营安徽广德机动车检测基地。建立江苏精品、上海品牌、浙江制造、皖美品牌等区域品牌互认和联合保护机制。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20个重点产业领域开展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建设,共同实施质量提升项目3554个,培育品牌企业2268个。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江西理工大学5所高校成立苏浙皖赣沪高校质量发展工作联盟。统一地方标准立项、审查、发布流程,共同发布《大气超级站质控质保体系技术规范》等12项区域统一标准。创建全国首个区域国际标准创新联盟“国际标准化长三角协作平台”。开展长三角国际标准化协作试点21项,探索标准化赋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新路线。充分发挥四地计量优势,联合发布《微纳米线间隔标准样板校准规范》等7项“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11项产品实现了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结果的互认,大大减少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审批的时间。
开拓先行先试“一方田”
推进重点区域发展一体化
坚持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及毗邻地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先手棋、突破口以及市场监管制度集成创新的“试验田”。探索形成合作互信的执法机制,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率先开展市场一体化竞争环境评估。在“g60科创走廊”建立“跨区通办”窗口,投放企业登记自助终端,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异地申请、异地领证。在“一地六县”共建满意消费长三角先行区,共建美丽乡村放心消费。围绕“余村倡议”,在宣城、黄山等8个城市打造绿色认证先行区。在安庆、亳州等8城组建“标准联盟”,开启长三角历史文化名城标准化合作先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一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将以建设区域统一大市场、打造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城市群为落脚点,围绕统一规则标准、推进互联互认、加强协作联动、推动集成创新,与沪苏浙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放心、质量领先、满意消费、示范引领”的长三角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坚持统一性原则。以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公平竞争制度、统一市场监管规则、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等为切入口,助推长三角市场基础制度和规则的统一,率先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区域一体化市场,帮助长三角市场主体最快进入市场“大门”和行业“小门”,推动区域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坚持协同性原则。注重强化长三角市场监管改革、市场监管执法、资源共享“三个协同”,联动长三角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行平台共建共享共用,统筹质量提升和知识产权创新运用一体化布局,加快形成改革准入协同、精准监管联动、服务支撑共享等监管服务体系。坚持引领性原则。以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事项为牵引,在重点领域归集共享数据资源,统一监测标准流程,强化追溯闭环管理,拓展智慧监管应用,在重点区域加快突破,切实统筹好监管和服务,增强市场监管一体化的制度供给效能,实现政策靠前发力,集中力量提升长三角市场监管协作的创新性、突破性和引领性。
建立完善权威高效的协同体系。加强区域法制协同,推动市场监管创新政策辐射推广,助力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
加快形成智能高效的数字应用。加强市场监管数据共享互通,共同打造智慧化监管应用场景,构建长三角区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监管体系。
共同打造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统一准入规则体系,统一执法监管尺度规程,建立公平竞争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规则。
协同构建安全稳定的监管网络。完善执法联动机制,深化安全监管联动协作,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施“满意消费长三角”提升行动。
持续提供强劲有力的发展动能。推动质量提升和标准创新融合,共建计量技术规范和质量认证示范区,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加快促进重大战略落地深化。支持一体化示范区、“g60科创走廊”“一地六县”等区域先行先试,建立“局部试点 总结提炼 复制推广”改革创新机制,为统一大市场建设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