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在黟县,团县委等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为青年搭建创业创新的大平台、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人生奋斗的大擂台——

【奋斗者 正青春】黟县:在这里,青春“创”出别样美-9游会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13 16:58 浏览次数: 字体:【    】

春和景明,繁花似锦。一走进黄山云贤研学旅游基地,记者就看到基地创业人、“90后”青年汪苗苗一边接电话,一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记者问她在忙什么,她显示出难以抑制的兴奋:“记着的都是客户准备来研学旅游的信息,你看这个本子都快记满啦!”记者拿起本子翻看,发现订单已排到6月份。

“能有今天,与团黟县县委的帮助分不开。”汪苗苗说,研学基地刚投入数百万元装修好,准备开业时,就突遭疫情,一批批订单接二连三地黄了。本来信心满满的她,一下子就像遭霜打的茄子。得知汪苗苗的情况后,团县委一面极力做好心理慰藉,一方面积极想办法,让基地“活”下去,慢慢让她顶住了压力。

关心、帮助创业青年,是团黟县县委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该县健全完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全方位支持在黟来黟青年创意创新创业,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要带着感情,更要带着新方法,和大家一起把村子建得越来越好”

——感召青年,把农村优秀青年选出来、聚起来、树起来

“回去就按调解要求改造管道!”近日,走出“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室,黟县西递镇西递村村民徐某向该村党总支副书记黄煜作出承诺。

前段时间,徐某和邻居因房屋管道更换问题发生纠纷。得知此事,黄煜和调解员邀请双方来到村内“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室,倾听双方意见诉求,摆事实、讲道理、话情感,最终徐某和邻居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2018年以来,西递村把古徽州“作退一步想”的传统理念融入村规民约中,动员有威望的“五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在村里开展“党员文明经营户”评选、“村民自治积分制”红黄榜发布等工作。村里大大小小矛盾纠纷调处,都少不了黄煜的身影。

37岁的黄煜是西递村人。2016年,他放弃了在杭州的事业返乡。“当时,父母有意把家里的传统农家乐升级成民宿,但他们没有经验,设计、装修就交给了我。”黄煜说。民宿建成后,管理问题又让父母力不从心,于是他索性返乡打理民宿。凭着管理新理念,创新服务满足游客需要,民宿慢慢红火起来。

2018年,西递村“两委”换届,黄煜当选村党总支副书记。“我是本村人,要带着感情,更要带着新方法,和大家一起把村子建得越来越好。”

2020年,西递村从事旅游相关营业户已有200余家,从业人数超过1000人,但村内民宿缺少统一管理,经营户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不利于持续稳定发展。为此,黄煜主动协调成立西递村民宿协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经营标准,促进民宿规范化发展。

“现在拉客行为没有了,大家会共享游客资源。如果谁家接待量不足,还会主动把客人推荐到另一家。”西递村一家民宿经营户冯丽群说。

西递村内部道路狭窄,消防车很难进出。同时,住宅连片、间距较小,且多为传统砖木结构,存在消防隐患。在黄煜建议下,西递村组织青年党员成立义务打更队,队员每晚巡逻,提醒村民夜间关门、注意用火用电。打更队队员还经常上门入户,向村民宣讲防火知识,督促紧绷消防“安全弦”。

为了让景区更美,在西递景区“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中,黄煜和村“两委”一班人还对标世界级旅游景区,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发动志愿者投入环境整治中,对景区内游步道、墙面、管线、标识牌等统一规划设计,对居民房前屋后进行清理整治,绿化美化净化各家庭院,景区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在黟县,像黄煜一样的年轻基层干部还有很多,团县委经常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座谈交流。“青年人才有知识、有思想、有闯劲,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团黟县县委书记胡慧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组织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建立乡村青年人才库,把农村优秀青年选出来、聚起来、树起来,着力推动新农人、新乡贤、新徽商回归乡村。同时,该县县委、政府还实施“千名干部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工程,选派机关干部和金融、专技青年人才,下沉一线开展驻村帮扶、金融服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在农业领域,年轻人一样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关爱青年,培育他们的梦想、成就他们的梦想

在“萝卜计划”农场主郑涛的手机相册里,保留了很多聊天记录截图:“好久没吃过这么有菜味的时蔬了!”“这次蔬菜盲盒里没有白萝卜,我爸念叨着想吃。我说,有啥吃啥”……

“蔬菜盲盒分为4斤装和8斤装两种,蔬菜都是露天种植的,每种大约够吃一到两顿,避免浪费。”3月28日,在黟县碧阳镇碧山村,35岁的郑涛一边划拉着手机屏幕,一边津津有味地说着“生意经”。

郑涛的淘宝小店现有3000多名粉丝,蔬菜盲盒月销量突破100盒。北至辽宁,南至海南,来自“萝卜计划”农场里新鲜采摘的有机蔬菜,以随机搭配的方式,3天内即可到达顾客手中。

2012年大学毕业后,郑涛回到家乡黟县,开办民宿,打理田地。“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业有着天然的亲切感,相信在家乡也能有所作为。”他说。

蔬菜盲盒创意起源于2021年7月。当时,郑涛自家菜园里的蔬菜除了家用,还剩余很多,他随手编了一条信息发在微信朋友圈,没想到很快就被订购一空。卖出第一单,也就迈出了蔬菜盲盒第一步,他开始电商化销售富余蔬菜,最多一天能有300多单,单日销售峰值600多公斤;同时蔬菜盲盒还有效链接农户66户,开发利用闲散荒地80余亩。去年,郑涛通过自有电商渠道销售农家菜价值90余万元,发展稳定月供会员420户。

“在农业领域,年轻人一样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郑涛说。

创业路上难免有波折,好在团县委等部门会有及时而周到的帮助。在遇资金困难时,团县委为郑涛申请了2万元创业补贴;去年,团县委还推荐他参加创青春安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萝卜计划”夺得银奖。此次大赛让郑涛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他对“萝卜计划”的信心。

“接下来还将开发酱菜工坊、主题农场项目,开展亲子游、共享菜园等文旅活动,延长产业链,助农增收。”郑涛对未来充满憧憬。

今年是黄山市天方茶叶有限公司、黟县青年商会会长郑东创业的第11年。作为外乡人,从熟悉当地生活工作环境,到被推荐参加“双创”比赛,再到成立青年商会,一路走来,团黟县县委都对他十分关心。“在创业路上,团县委为我们做了很多雪中送炭的事。”郑东说。

“农业需要创新,也可以创新。”黟县黟山石墨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诗涵说。创业期间,他创新运用跨茶类、新工艺的制作技艺,深入研发产品新风味特点,研发出的石墨茶系列产品多次业内获奖。同时,该企业还先后推出“从茶园到茶杯”等8大茶旅研学课程,年服务8000余人次。

返乡创业多年,李诗涵感受到家乡对人才的重视,企业引进的一名安农大茶学硕士,享受到相关部门给予的人才慰问金、购房补贴等多项优待举措。据了解,为引进高层次人才,黟县县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团县委也于去年印发《“迎客松英才计划”青年创意创新创业人才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在青年创业引导、项目孵化、基地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人人都有梦想、个个都了不起的创业文化,推动创意项目、创新构思、创业计划与政策要素有效对接。

“非遗项目和技艺必须活起来才有生命力”

——扶持青年,因势利导打造创业项目、对接成长要素

3月28日,走进黟县碧阳镇碧山村,沿着迂回曲折的小巷,记者来到有数百年历史的汪氏祠堂,斑驳的墙面保留着岁月的痕迹。如今,这里成了非遗文化展示区,鱼灯、草木扎染、徽瓦彩绘、徽派原木画、徽州传统糕点等令人目不暇接。

这座祠堂现在的“主人”是汪苗苗。2017年,她自筹资金将破败的祠堂盘下来,自行设计、修缮,开始创业。2019年,云贤研学基地正式对外营业。2022年,即使在疫情影响之下,这里依然开展了200多场研学活动。

“非遗项目和技艺必须活起来才有生命力。”为此,汪苗苗邀请附近非遗传承人和手工匠人作为研学授课教师,并设计了研学路线。以消费驱动传承,以设计活化非遗,以产业赋能乡村,带动了困难手艺人就业,研学产业盘活了碧山村及附近地区的非遗资源。“团县委等部门在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成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手工艺的一大推动力。”汪苗苗说。

3月23日,云贤研学的陶艺课程邀请了“徽州彩绘壁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傅欢欢为同学们上课。同为返乡创业青年,1991年出生的傅欢欢热衷于彩绘壁画传承保护。2020年,她在县城投资建设陶溪艺术品馆,宣传展示省级非遗“徽州彩绘壁画”与“黟县非遗瓷板画”。

“这是我们的新产品,白天是一幅展现徽州女人生活的瓷板画,晚上通了电就是一盏灯。”傅欢欢向记者展示其独创的瓷板画新品。画作描绘了深宅高墙下,一个盘着发髻、身着红衣、手持扇子的徽州女人,站在门前,盼望着外出经商丈夫早归的情景。细细观之,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傅欢欢正带领团队设计非遗相关日用器皿,“希望通过年轻一代的努力,让非遗走进生活。只有被人们看见、使用,非遗才能活下去。”傅欢欢说。

黟县返乡创业的青年人,基本都立足于本土优越的生态和文化资源禀赋,集中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发展。团县委因势利导,打造“创意黟县 书写青春”青年创业交流品牌,先后组织开展文旅融合座谈会、电商行业主题沙龙、“青春黟起谈”主题活动等,打造青年学习交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平台,同时也组织机关干部、专家学者、各领域青年企业家共同谋划青年创业路径。

“正是通过团县委组织的青年交流活动,以及县文体旅局等邀请参加的多项展会,我才开阔了眼界,调整了瓷板画工艺品设计方案,精准对接了客户需求。”傅欢欢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思想与活力”

——激发青年,在新奇好玩中谋创业、在推陈出新中图发展

正在直播的网红,开咖啡店的年轻店主,写生的学生,随处可见的年轻人,为西递村平添几分活力。

夜幕初降,音乐响起,一束彩光打在明经湖上。湖中喷泉涌动,随后升起一帘巨大的水幕,开启了“西递传奇”水幕演艺秀。年轻游客和村民还办起音乐会、篝火晚会,让夜间西递更有风情。一些电竞赛事的举办,让西递继续“出圈”,打入二次元领域拥抱年轻人。“村里要有留住游客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喜爱的生活、娱乐和休闲方式,我们都愿意提供。”黄煜说。

“村‘两委’班子成员,都是‘80后’年轻人。”黄煜说,年轻人的加入,让古村西递焕发全新生机。

相比前辈,年轻人更追求新鲜与品质,这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村民一些老观念、老做法,也正逐渐退场。

最近,冯丽群在自家咖啡店推出口感独特的西递风味咖啡,受到顾客青睐。在国外学习时,她接触到一款咖啡,觉得可以加入西递元素创新制作方法。回到黟县,她将西递特色果酒作为辅料配制西递风味咖啡,大获成功。“人生在于折腾,新品在于尝试。”她戏谑道。

以前,西递村不少农家乐自主洗刷床单被套。在村民宿协会引导下,现在所有民宿、农家乐都把床单被套交由专业企业清洗消毒。“老一辈人很节俭,只要能省钱就甘愿亲力亲为。而我们的理念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保证服务品质和卫生质量。”黄煜说。

“自家种的菜,还能卖到天南海北?”“萝卜计划”开展之初,一些村民曾有这样的疑问。随着交流深入和业绩增长,不少老人开始认可郑涛和“萝卜计划”,与他达成了收购协议。农户吴秀芳是盲盒蔬菜提供者之一。“以前自家种的菜,有时吃不完就扔掉,种了一辈子田,不知道农业还能这样干。”

“其实老一辈人并非不知变通,遇到新技术新方法,他们也愿意了解、学习。”郑涛说,无论是推出蔬菜盲盒还是组织儿童认领菜地,他的尝试总会引起村里一些老人好奇,有的还会给他出主意。

产业与人才是相互促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带来新的理念与方法,产业发展后,也会吸引更多人来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郑涛的团队加入越来越多年轻人。“我喜欢黟县的环境,大家还能一起为热爱的事业奋斗。”江西九江姑娘张慧成曾是郑涛的客户,现已成为他的合伙人。

近年来,黟县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吸引众多“新黟县人”旅居留居、投资创业,他们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创业的“新黟县人”有近280人,平均年龄42.3岁,其中“80后”97人,“90后”41人,占全部外来人员的49.5%。

有交流才能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更团结。与老一辈不同,创业青年相互交流更频繁,效果更显著。众多创新创业赛事和交流活动,让创业青年产生抱团发展的意愿。李诗涵的企业展示区里,摆放着另一位创业青年酿造的米酒。他会建议前来参观的客人,也去看看郑东的茶场,因为“规模更大、更漂亮”。

“创业青年关系都不错,都说‘同行是冤家’,我倒觉得‘同行是亲家’,大家有合作基础和意愿,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李诗涵说。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思想与活力,地方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奋斗,帮助创业青年成长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们将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搭建交流服务平台等方面继续努力。”胡慧珺说。(殷 骁  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