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49个集体150名个人受表彰来看看他们为乡村振兴做了什么?-9游会
8月25日,全省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合肥召开,49个集体和150名个人受到表彰。来看看这些先进个人,为安徽乡村振兴做出了哪些贡献?
农民人均收入八年涨了近六千元
“8年来,我们亲眼目睹成千上万扶贫人挥洒汗水,亲身体验脱贫攻坚工作的艰难困苦,也饱尝了扶贫工作的酸甜苦辣。”涡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冯飞举例说,同事史晓云距离退休不足半年,但在脱贫攻坚战中时时冲锋在前,经常加班加点,“正是像史晓云一样千千万万扶贫干部奋战在一线,以实际行诠释了扶贫人的初心与使命。”
统计显示,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涡阳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8415元上升到2020年的14355元。“我们打造了‘新型经营主体 园区(基地) 村集体 脱贫户’模式,还与温氏合作养殖,成为全国推广样板。”
产业扶贫 养羊户规模扩大30倍
萧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倩说,2013年,怀揣着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初心和梦想,加入了扶贫队伍。“八年初心坚守,我们经历了全县贫困人口从21.29万到0的历史性变化,见证了脱贫攻坚的胜利。”
张倩还记得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和同事们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学习政策文件,汇集数据、分析情况……研究编制《萧县建档立卡漫画解读》,印制《扶贫政策汇编》,逐镇逐村培训指导,“声音嘶哑、几近失声。”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全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总结的工作做法也在全省交流。
为了让贫困群众有可持续增收的当家产业,张倩和同事进村入户走访调研,依托萧县葡萄、胡萝卜、辣椒、芦笋、白山羊资源优势,打造紫、黄、红、绿、白“五彩”产业,6万多户贫困户因此稳定脱贫。“王寨镇的杨大哥,因股骨头坏死,三个孩子年龄又小被识别为贫困户。当走访中了解到杨大哥曾在养殖场打过工,看到他妻子孙大姐是个勤快人,就引导他们夫妻俩发挥专长,养殖萧县白山羊。还联系银行帮他贷了5万元小额贷款,协调镇村干部帮他建了养殖棚,邀请畜牧专家上门指导……”如今,杨大哥家的羊从10只到60只再到现在的300多只,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周边的10多户农户。
为青少年托起大学梦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一批又一批扶贫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贫一线,六安市金安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严燕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帮扶干部,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是头等大事。“记得我第一次来到东桥镇任郢村贫困户梁修明家时,看见他家居住的房子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村里已帮助其在五保新村安排了安全住房,但该户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多次劝说不愿搬离。”严燕立即找到乡村干部,通过争取“消危行动”和单位帮扶筹措资金,不久,梁修明一家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最让严燕欣慰的是对椿树镇洪桥村贫困户聂际友家的帮扶。“那是在一次工作暗访中,我发现该户夫妻二人均为重度残疾,女儿正面临高考,儿子在初中就读,成绩都非常优秀,全家五口人的生活除了政府应有的保障外,全部依靠年近七旬老奶奶的务农收入贴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严燕心里一阵酸楚。“当晚,我就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起倡议,为这个家庭寻求社会帮扶。”先后两次的爱心募捐活动,不仅帮助聂际友家解决了临时困难,也顺利圆了其女儿的大学梦,更让两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坚定了努力拼搏的信心。(刘莹莹 肖玲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