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产业就业扶贫有关情况新闻通气会-9游会

发布时间:2020-12-29 15:30来源: 省扶贫办浏览量: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十分高兴邀请各位参加新闻通气会,向大家通报交流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关心关怀,对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鼎力支持,以及在脱贫攻坚宣传报道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安徽省扶贫办向大家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方略,采取超常举措,下足绣花功夫,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全省上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全力打好战贫战疫战灾“三场”硬仗,目前全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如期完成,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整体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贫困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为下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下面,我重点就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有关情况向各位作一简要通报。

一、关于产业扶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把深入推进产业脱贫工程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主攻方向,创新实施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和贫困户自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产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拓宽产业扶贫之路,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让更多贫困群众分享到产业扶贫的增收红利,为助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目前全省历年累计发展且仍在发挥效益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42万个,实现3000个贫困村全覆盖,村均项目8.07个;历年累计发展且仍在发挥效益到户产业扶贫项目299.39万个,覆盖率达77.8%,户均项目1.83个。据测算,今年1-11月份,通过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共为全省贫困人口增收78.33亿元,人均增收1738元。产业脱贫工程包括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五个子工程,均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今年以来,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积极开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推进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已实施到村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11978个、到户项目120.9万个,到户项目覆盖贫困户77.9万户,项目覆盖率90.3%,超过年度80%的目标任务10.3个百分点。全省新建完善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3253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40.9万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39%;发展自种自养且达标贫困户58.5万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45%。

二是创新发展,光伏扶贫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我省是全国光伏扶贫的发源地,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累计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42.3万千瓦,每年可为贫困地区实现光伏发电收入24亿元左右,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20年周期内可为贫困地区增收400亿元以上,惠及全省47万户贫困户、2871个贫困村,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全省紧紧围绕光伏扶贫“一个持续”目标【即,持续抓好光伏扶贫,持续发挥作用】,扎实做好“四个规范”工作【即,进一步规范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管理,规范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规范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使用管理,规范光伏扶贫公益岗位设置管理】,着力打造“三好电站”【即,打造建设质量好、运维管理好、收益分配好的“三好电站”】,在推深做实光伏扶贫各项重点工作上持续发力,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不断强化,收益分配日益规范,综合利用显著提高,效益发挥不断显现,光伏扶贫已成为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品牌工程和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据统计,今年以来至12月22日,全省累计获得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23.27亿元。

三是适应需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消费升级的需求,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带动面广的作用,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集群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徽文化、茶文化等乡土文化,积极创新健康养生、亲子休闲、户外运动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新产业。注重引导农家乐、民宿等已有业态的提档升级、差别竞争、错位发展,扎实推动全域旅游“四级联建”,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新内涵,持续注入乡村休旅的新业态,增强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活力,培育了新的增长点。2016年以来,全省33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建设全部完成,全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约40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四是“触网”上线,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深入实施“互联网 扶贫”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着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设施,持续优化调整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不断提升网点功能,创新推广“电商企业 基地 合作社 贫困户”模式,引导推动贫困群众产品上行,对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的电商经营主体给予补助,电商扶贫作用不断显现。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共有20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级贫困县、12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1个贫困县累计实现农村产品上行600亿元以上,受益贫困群众5.2万人次;贫困村设有网点2623个,其中“综合服务点”635个。砀山电商创业残疾女孩李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自强模范。蚌埠固镇“农粮驿站”平台以电商带动规模化、订单式农业生产的模式,入选“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

五是深化改革,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各地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三变”改革,实施贫困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 财政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村(组)集体资产(资源)赢利增值,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今年1-11月份,全省资产收益扶贫完成项目投资12.6亿元,带动895个贫困村村集体增收3万元,带动16.8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12元。

与此同时,我们紧紧围绕“聚焦贫困、产销对接、合作共赢、助力脱贫”这一主题,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深入推进消费扶贫行动,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打通销路,帮扶贫困群众找准增收门路。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农副产品流通不畅、销售困难问题。对此,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消费扶贫行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及时研究出台《安徽省推进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和《安徽“消费扶贫月”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全方位、立体式、大力度推进消费扶贫行动,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和中国社会扶贫网“三专一平台”建设等工作位居全国前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消费扶贫“十二个一”活动、合肥地铁“消费扶贫专列”、媒体电商直播带货等我省特色举措不断推深做实、做优做细,消费扶贫“人人可为、人人能为、人人愿为”的氛围更加浓厚。目前,全省已认定扶贫产品14807个,累计销售扶贫产品180.97亿元,4月份以来全省连续8个多月扶贫产品无滞销;全省已铺设消费扶贫智能专柜9856台,开设运营专馆836个、专区1851个;全省已有4737家扶贫产品供应商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安徽馆,共发布扶贫产品13126个;全省通过“扶贫832 平台”完成交易额9181万元,占全省全年预留采购份额6345.59万元的144.68%;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十二个一”活动,累计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特别是扶贫产品价值15.5亿元;创新推出合肥地铁“消费扶贫专列”,7月28日上线运营以来累计带货销售1180万元;成功举办全省优质特色扶贫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的产品展示展销会,现场销售金额2689万元,签订扶贫产品购销协议金额4390万元,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益。

在产业扶贫发展中,金融扶贫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我省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结合我省实际,创新推广了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扶贫小额信贷合营发展“一自三合”模式,实现了从“贷得到”到“贷得准”再到“用得好”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金融 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截至今年12月17日,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历年累发放403亿元、涉及106万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其中,今年以来累计向16.8万户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5.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为产业扶贫加快发展引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有效“贷”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关于就业扶贫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务工就业成为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防止返贫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2016年以来特别是今年疫情灾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稳岗拓岗摆上突出位置来抓,大力推广 “三业一岗” “四帮四促”就业扶贫等模式,建立每周监测分析和调度通报制度,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确保持续稳定增收脱贫。今年1-11月份,全省贫困劳动力已返岗就业178.78万人(其中,省外务工就业75.47万人,省内县外务工21.16万人,县内务工82.15万人),占2019年底全省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157.92万人的113.21%;实现增收约385亿元,就业贫困人口人均直接增收21535元,完成了“一个超过、两个不少于”的目标任务。在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排查摸底,精准掌握就业需求。组织村“两委”成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联系人等,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底数、外出务工就业意愿、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需求,对已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切实摸清务工就业地点、外出时间、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旧版的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对有意愿外出务工就业但暂未就业的,及时摸底掌握培训需求、意向就业地点以及是否需要“点对点”输送服务等;对无意愿外出务工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摸底掌握产业发展需求,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后续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提供支撑。

二是抓政策落实,及时兑现特惠补助。我办会同省人社厅研究制定《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生产经营困难就业扶贫车间帮扶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特惠政策文件,狠抓政策落实,及时兑现各类补助,依规减免相关税费。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生活上累计发放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一次性补助400多万元,发放小微企业和就业扶贫车间新增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一次性补贴1046万元。

三是抓就业服务,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充分发挥“春风行动” “接您回家”“2 n”“空中招聘”等品牌作用,开展“就业脱贫服务月”等活动,组织开展跨省“点对点”输送2.1万人,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公益性岗位,稳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四是抓复工复产,确保就业载体稳定。加强对受疫情、灾情影响的就业扶贫车间、扶贫龙头企业等就业载体的帮扶,落实“双向”奖补扶持和帮助招工、防控、销售、联系原料货源“一扶四帮”措施,帮助就业扶贫车间等就业载体渡过难关,确保订单不断、生产不断、岗位不断、贫困户就业不断,稳定发挥带贫减贫作用。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970家就业扶贫车间 ,吸纳就业3283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847人,带贫率36.08%;3405家扶贫龙头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口147392人,其中贫困人口39873人,带贫率27.05%。

五是抓岗位开发,兜牢务工就业底线。我办会同省人社厅、省林业局、省交通运输厅及时出台了《关于规范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因事设岗、一人一岗、岗实相符、人岗相适、权责明晰、动态调整、公开公示”的管理机制,规范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特别是认真落实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80%”等政策规定,大力开发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切实发挥扶贫公益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据统计,全省历年累计开发27.47万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已吸纳26.89万贫困人口务工就业。

六是抓监测调度,提高就业帮扶实效。建立完善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监测分析和调度通报制度,动态掌握各地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底数实情和务工就业需求,按照“一户一案、一人一策”原则,因地制宜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今年以来,先后报送疫情灾情应对分析报告10期、印发疫情灾情应对通报10期、印发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专项通报7期、呈报疫情灾情应对专题报告5份,各地相互借鉴、比学赶超,有力提升了全省就业帮扶整体实效。

七是抓稳岗拓岗,着力巩固就业质量。成立省市县三级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专班,进一步强化省际、市际间劳务协作对接,积极主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地区对接,发达地区也积极与我省联系对接,千方百计让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紧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开展技能脱贫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等具体举措,促进返岗再就业,确保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省已有2.9997万“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占返乡贫困劳动力总人数的95.32%。

三、关于下一步打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聚力做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和“双基”水平持续提升等重点工作,全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努力把脱贫地区打造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新乡村。

谢谢大家!

                                                           省扶贫办副主任 朱永东

                                                               2020年12月25日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