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区:林下经济释放“生态红利”-9游会
近年来,潘集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施策,大作“优化布局、激发动能、打造品牌、利民富民”开发利用文章,实现林地增值、农民增收、农村增美,铸造乡村发展新引擎。
目前,全区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2.5万余亩,其中林下种植6000余亩,林下养殖5000余亩,森林景观利用7000余亩。全区林下经济经营主体45个,实现综合产值达到1.8亿元。
三个明确,优化产业布局
明确林长职责。明确各级林长在林下经济发展的职责,在科学高效开展国土绿化,持续开展植树造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的基础上,将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纳入林长制改革考核范围。
明确任务目标。出台《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根据不同林地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构建“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林下 生态、林下 生产、林下 生活”为主导的“三林三生”发展模式,明确到2025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达3.7亿元以上。
明确支持政策。将林下经济纳入农业产业奖补政策范围,以先种后补的方式,对连片种植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种植户给予奖补资金;对林下经济形成规模的,特别是对发展快、规模大、效果好的村和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
三个动作,挖掘发展潜力
做大规模经营。引导林业资源向专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组织、林业企业集中,努力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截至2022年底,全区林业经营主体经营林地1.7万亩。
做优技能培训。灵活开展区、乡、村林业工作者、护林员和林下经济从业者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培养留得住的乡土林业人才,邀请林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
做新金融支持。着力解决林权估值难、变现难、融资难、林业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推动林银、林保协同发力,政府引导、银行推动,创新涉林信贷、保险产品。将林下经济纳入“整村授信”“产业贷”信贷范围,纳入农业特色产业保险范围。
“三林三生”,打造林业品牌
“林下 生态”。立足区内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需要开发的后湖生态园、东辰生态园等,发挥其2个园区近2000亩生态林特色,发展林游、林学模式等生态经济。
“林下 生产”。林下种植丰富多彩,在套种搭配上,有“林 药”,高皇镇闸口村流转200亩核桃林,套种中药等;“林 菜”,高皇镇张岗村在葡萄果林间种植黄心乌青菜、大蒜等;“林 粮油”,平圩镇、古沟乡在沿淮林、沿路林中套油菜,既产生经济价值,油菜开花季节为乡村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林 禽”,平圩镇卢沟村利用护渠林发展林下鸡、林下鹅林下养殖产业等。截至目前,全区林下种养殖1.2万余亩,林农实现了每年稳定增收3000元,林下复合经济成为村民致富的新渠道。
“林下 生活”。做好“林下经济”与“庭院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的衔接,为村民创造和美生活。近年来通过开展街道、庭院、隙地绿化行动,植树达到10万余棵,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乡村全面振兴交融互动,做到村村“抬头见绿”,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在庭院树下套种蔬菜解决家常所需,有条件的林下套种特色经济作物实现以短补长,大到规模苗圃套种形成规模收益,全区林下庭院经济600余户。
以民为本,切实利民富民
助推利益联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林农通过投资入社参与分红、就近就业参加劳务、参与林下产品销售等方式增加收入。目前,林下经济项目覆盖农户超过1万户,人年均增收超过3000元。
助力乡村建设。将林下经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施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和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开展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公园和小微湿地建设,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改善提升农村生态宜居环境。
助力集体经济。坚持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持续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区涉林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郁文兵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