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山楂熟了-9游会
——五河县韩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金和林
深秋时节的五河县大新镇韩台村山楂种植园内已是红彤彤的一片,一颗颗圆溜溜的山楂果挂满枝头。望着眼前的丰收场景,我的心里百感交集,“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全力支持你。”
时针拨到2021年,我受组织委派来到韩台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眼前的韩台村,经过脱贫攻坚已经甩掉了“穷帽子”,但如何走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成了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人均耕地面积少,靠传统农业是不行的。”我和驻村工作队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遍访任务,摸清村情民意,经调研发现:韩台村在农业生产中小麦和玉米等传统作物占比过大,经济效益不甚明显,这是工作队面临的大问题。
产业兴则民富,针对村子发展无方、村民创业无门、群众致富无路的问题,在吃透村情、外出考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会同村“两委”一班人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计划流转村民180余亩土地,创办山楂和葡萄种植农场,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事非经过不知难。踌躇满志的我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就碰了钉子。“金书记,你别说那么多,我们村里这180亩土地,你能流转下来,我们就对你竖大拇指,认你是好书记。”四组村民韩丙富首先站起来说。“村里发展产业行不通的。”“俺当然支持,就怕到时候产业发展不好,流转费不给俺咋办”……参会村民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有怀疑,有茫然,当然也有期盼。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一家一户走访,在对涉及流转土地90户村民走访中,只有40户村民愿意流转给村里发展产业。时值盛夏,酷暑难耐,而我的心里却有了一丝凉意。
一盆盆凉水浇了下来,并没有让我泄气。“既然来了就干出个样子。”我是退伍军人,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韧劲。
“‘三农’工作性质更为特殊,服务对象的需求更为多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尖锐。”随后,我把“进百家门、知百家情”作为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利用村民晚上大多在家时点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详细了解村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宣传发展特色产业前景和必要性。
村民杨友志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记得第一次上门做工作时,对方并没有好语气。“到时候产业发展不好,你拍拍屁股走人了,俺们怎么办?这点地留着我自己种点庄稼也是好的。”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在村里老共产党员的帮助下,最终我做通了杨友志的工作。“金书记是真的来为群众服务的,俺佩服他,就算失败了俺也不怪他。”从最初的一百个不同意到最后主动留我在家吃饭,村民杨友志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被感动了。
在一个多月被狗吓蚊叮的漆黑夜晚,一个个“杨友志”被感动、被说服,最终所有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有了土地,我带领村“两委”按照计划,用40亩地种植大新镇传统山楂树,其余130亩地种植夏黑、巨峰葡萄,由集体自主经营。
辛苦付出之后,眼瞅着到了挂果期,更大的问题又出现了,山楂树苗大面积枯萎死亡,结出的葡萄由于没有主销售渠道,大量滞销在园内亏损严重。“实在没办法和群众交代。”我陷入深深地自责。此时,我的爱人又做了一场大手术,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照顾她,心里十分难过,她却安慰我说,“和林,没关系,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爱人的关心给了我最大的安慰。
“共产党员说话算话。”我和村干部们每人拿出5万元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即使这样还是有部分村民要求退租。
发展特色产业这条路仿佛又走进了“死胡同”。经过深刻反思、认真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一是村干部精力跟不上;二是没有过硬的技术;三是负责管理人责任心不强。“看来还得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驻村工作队最后商讨决定把特色产业种植发包出去。
村民纪俊寨竞得了山楂园的种植,他常年种植山楂,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俺有用武之地也是多亏了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经过纪俊寨的辛勤种植和科学的林间管理,今年40亩山楂大获丰收,亩均产量达4000多斤,年产值24余万。阳光玫瑰葡萄140亩,亩均产量达3000多斤,年产值260余万,还辐射带动五河县14个乡镇发展葡萄产业种植3000亩,在今年3月份又助力五河葡萄入选“2023年度中国名特优产品名录”。
在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我还主动协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同步建设了专用冷库,解决了山楂和葡萄储存的难题。
在韩台,小山楂正在做成“大文章”。就在一个月之前,韩台村“两委”把村民的土地流转费由过去的600元增加到1000元,大家得了实惠,我们干劲十足。有了产业,村集体收入今年也有望突破100万元,农户人均分红也会跟着增加,这着实令人欣慰。
看着村民们喜悦的眼神,我感觉再多的苦和累也算不得什么。现在我和驻村工作队正在盘算着韩台村接下来的发展,“扩大山楂种植面积,依靠冷库来发展山楂精深加工,把山楂‘吃干榨净’,提高附加值,让村民们的日子和红彤彤的山楂一样越来越红火。”